2023 年 11 月底, 台新銀行改版了國泰航空聯名卡, 看到了許多評論, 認為誠意不足, 不僅改版的內容不大, 許多還限制極少數的名額。 國泰世華銀行剛大動作改版長榮航空聯名卡, 台新的國泰航空聯名卡此次重新發行, 市場評價相對也是負面看待。

上半年申辦了剛性年費 $20,000 的世界卡, 而身為一個該卡片的持有者, 我則有不同的想法。

先單刀直入地說, 如果是為了累積亞洲萬里通哩程, 但並沒有常出國的計畫, 即使是低一點年費的翱翔鈦金卡, 或者免年費的鈦金卡, 我都不建議你申辦。

但如果一年會出國二至四次的人, 我非常推薦你直接攻頂, 申辦台新國泰航空世界卡, 尤其接下來一年會出國超過四次, 直上世界卡我覺得覺得回本不是問題, 甚至可以獲得更多。

雖然有 $20,000 的剛性年費, 但若一年內使用完卡片給的權益, 算一算都是可以超過所知出的年費。 即使我們跳過看得到吃不到的首刷禮跟首刷加碼, 我單純用過來人的經驗, 分享使用國泰航空世界卡要怎麼回本。

回本策略 1: 旅行權益拿好拿滿

國泰航空世界卡有幾項非常推薦的專屬旅行權益:

  • 一年 4 次的進口車機場單程接或送服務;
  • 寰宇商務通關一年 4 次;
  • 免費機場貴賓室。

對於一趟旅行來說, 使用這一張卡刷機票或者團費超過 $8,000, 即可享有權益, 包含了你訂機票、 Agoda 等網站訂房, 都可以納入。

然後, 在要搭飛機的那一天, 從跨出家門的第一步開始, 就享受信用卡給你的不同體驗。 對於一個有旅行需求的人來說, 這幾乎是個登機前的套裝行程, 滿足了你在台灣這一段通勤、 機場體驗。 搭國泰航空的話, 甚至還可以使用特選經濟艙的通道 Check-in 跟登機。

試想, 當你提著行李箱, 進口車已經在家門等後-我自己的經驗搭過 Lexus 轎車跟特斯拉-機場後可以直接寰宇商務通關, 不用去人擠人的櫃檯跟行李檢查、 排隊等出境檢查掃臉檢查, 在機場內專車送你到貴賓室或想去的地方。 這一些都讓人從旅行開始跟結束, 創造出了不同的體驗。 而且, 回來的時候還能有接機服務, 送你到家。

依照台新網站的收費標準, 寰宇商務通關一次是 $4,800, 一年把 4 次用滿, 就近乎打平年費, 配合上機場貴賓室每次使用費是 $1,200, 疊加後已超過 $20,000。

回本策略 2: 搭乘國泰航空越飛越有哩

幾次改變後, 亞洲萬里通的哩程價格貶值甚多, 以市面上流通的行情, 大概就是落在 0.25-0.3之間。 簡單數學, 用每一里 0.25 元計算, 類比現金回饋大概是:

  • 國內 NT$22 = 1 里數, 現金回饋比率大概 1.13%;
  • 國外 NT$15 = 1 里數, 現金回饋比率大概 1.66%。

依照各大銀行信用卡現金回饋殺紅眼的情抗, 低於 2% 的現金回饋率, 根本就是不堪一擊。

但我覺的國泰航空聯名卡有一個很大亮點, 提供 「越飛越有哩」 的超強里數回饋計劃, 指定類別消費 NT$5 = 1 里數, 換算成現金回饋比率是 5%, 相較於市場的現金回饋卡, 非常有競爭力。

只是有些條件, 例如規範的指定消費類別外, 還有要在區間—上半年、 下半年—搭一次國泰航班, 排除飛行獎勵兌換之里程票與國泰航空經濟客位之 O 及 G 「子艙位」。 的確有點限制, 但認真一看指定的消費類別, 對於要出國的人來說, 非常容易達成。

越飛越有哩的指定消費, Credit: Taishin Bank越飛越有哩的指定消費, Credit: Taishin Bank

同時, 這次有個亮點是將 LINE Pay 的一般消費納入指定類別之中。 無疑是為國內消費的人, 大大地打開了一道快速累積哩程的門。

回本策略 3: 市區停車每月 60 小時

對於可能出國次數不高, 但是有停車需求的人, 我覺得台新國泰航空世界卡, 也可以納入考慮。

台北市的停車費驚人, 以平均來計算, 大概一小時是 50-60 元, 台新銀行的市區停車, 優點在於配合的停車場品牌多, 所以要找到能夠停車的地方並不難。

市區停車優惠, Credit: Taishin Bank市區停車優惠, Credit: Taishin Bank

以每個小時 50 元停車費來計算, 年費 $20,000 的話, 簡單除下來約莫回本是 400 小時, 每個月大概是 33 小時的停車, 一天最多折抵四小時, 大概一個月要停 8-9 天。

除了平常會開車上下班的人, 其實若有週六、 日開車出遊的需求, 都使用到停車費的優惠, 基本省下的停車費, 就已經接近年費的額度, 一年折下來, 本來要出的停車費只是先轉成了年費, 這一點也是能夠令人感覺回本的信用卡權益。

當然, 這些情境非常取決在每個人自己的需求。

幾個簡單的計算, 我們先排除了里程換機票的情況, 單純從回饋面的角度, 台新國泰航空世界卡, 所能提供的回饋, 應該是足以補回去所繳交的剛性年費。

但對於不搭乘國泰航空, 明年未有旅行安排的人, 我則覺得直接跳過, 連思考都不用思考, 不需要入手這張聯名卡, 因為他的里程回饋比例並不亮眼。 但如果是以下情境, 我非常推薦你嘗試看看, 讓你的旅行又不同的體驗。

你適合入手台新國泰航空世界卡:

  1. 明年有計劃出國至少一次, 且有意願搭乘國泰航空。
  2. 明年有計劃出過至少一次, 是兩人同行, 且有意願搭乘國泰航空。(建議請旅伴申請國泰航空翱翔鈦金卡, 機票 + 團費 $20,000 即可享用貴賓室)
  3. 明年有計劃出過很多次, 會搭乘國泰航空。(可以享受買機票折扣的優惠)

一起過上想要的生活。

13 December 2023 信用卡 台新銀行 國泰航空 亞洲萬里通

記錄一下自己喜歡使用的一些 App。

記得購買 Wipr 是因為看到自己很喜歡的一個獨立開發者推薦, 加上剛好正在尋找適用於 Mac / iOS / iPadOS 一起的內容阻擋器。 因緣際會之下, 就入手了 Wipr。

Wipr 是一個獨立開發的項目, 開發者是Kaylee Calderolla, 使用原生的 Apple 環境開發的, 所以佔用的空間很小, 不到 10MB。

imageimage

即使安裝之後, 大概也只有 30MB 左右的空間佔用, 雖然對於 Macbook 來說, 空間佔用多少不是太大的疑慮, 但是我還是喜歡輕便一點的感覺。

imageimage

之前大概幾個星期, 因為 YouTube 開始偵測內容阻擋的軟體, Wipr 當時候還沒更新, 短暫轉換使用 AdGuard, 但今天剛好看到適配 YouTube 阻擋的版本出現了, 所以就馬上換回來了!

本來想說, 怎麼會不能使用, 後來才發現 YouTube 會紀錄已經被阻擋過帳號跟電腦, 這一招真的是令人難以預料, 刪掉 Cookie 以及網站暫存後, 就可以正常使用了!

關於內容 (廣告) 阻擋器

要不要使用內容阻擋器, 我自己覺得牽涉的層面很多, 但是以商業的角度看, 市面上的確有許多內容阻擋相關的軟體, 並且以收費的方式營運著, 代表內容阻擋器並非不可行。

與其講內容阻擋器, 目的很直接是為了擋廣告。

的確很多免費提供資源的網站, 很大程度是靠廣告費維持基本開銷, 阻擋廣告, 多少影響了他們的收入, 從這一點來看, 在道德議題上面, 阻擋器的確直得商榷。

不過有一點, 讓我覺得阻擋器存在是必要的, 因為現在網站廣告的形式多元, 尤其是在手機上, 很容易出現蓋板廣告, 真的想閱讀的人, 遇到全幅廣告, 會有點煩躁。 令人搞不清楚, 到底廣告跟內容誰才是主體。

過去, 廣告大致上都是出現在一個小區塊, 但近年來真的是蓋板的情況, 使用內容阻擋器, 對閱讀的效益有大幅提升。

YouTube 廣告

關於 YouTube 廣告, 查了一些文章, 實際上真的找不到分潤的機制, 但很明顯的現在不能跳過的廣告, 即 5-15 秒的廣告變多了, 重點在於跟所關注的內容幾乎都不相干, 多是應該就是手遊跟 Uber 的廣告。

當然也可以訂閱 YouTube Premium, 但這是更不透明的機制, 始終沒有辦法釐清 YouTube Premium 多數回饋是在平台上, 還是在廣告上。

我目前是在手機跟平板的 App, 都還是會讓廣告跑完, 這也是主要看 YouTube 的位置。

一起過上想要的生活。

12 December 2023 app 網站架設

上一次跑 JGC 是 2019 年 11 月,我並沒有完成。

這一次,2023 年 9 月我完成了 JGC 的修行。

緣分就是這樣,有時候很努力,抵不過一個不經意。

我直到 2023 年 7 月初,我都沒有意識到,我會有辦法並且付諸行動的完成 JGC 修行。

這一篇主要是想法跟前期思考的分享,適合給正在猶豫是否啟程的你。如果是,要怎麼跑到 JGC 的 50,000 FOP,在 Google 打上關鍵字 JGC+修行,能夠找到滿滿的材料。

如果不知道 JGC 的朋友,歡迎聽聽我的心路歷程,你不一定要拿到 JGC,但我想每個人都可以更瞭解自己。

2019 年 JGC 修行計畫表2019 年 JGC 修行計畫表

你想要拿日本航空 JGC 的理由

對於有能力出國都買商務艙,或者不常飛的人,我真摯的建議就是,不要去思考拿 JGC 的理由,不要拿才是最正確的。

認真的說,JGC 所提供的資格,其實就是搭商務艙的相關服務,例如報到可以走商務艙通道、 進貴賓室、 跟商務艙同一批登機等。

有能力買商務艙的話,JGC 並沒有太多的增值效益,畢竟一張商務艙的機票就已經涵蓋了大部分項目了。

就成本來看,跑 JGC 至少新台幣 8-12 萬或以上的花費,如果是亞洲短程的商務艙,已經可以買到三、 五張票。

依照成本效益,如果你未來必沒有常常飛行的需求,其實是不敷成本的,不如把錢留下來,在你需要的時候買商務艙機票。

另外一方面, JGC 還需要透過扣哩程來保級(截至 2023 年的制度),每一年還是要累積固定的里程,沒有一年多次飛行的需求,我自己覺得反而是一種壓力。

講到這邊,若還是有在思考,我覺得每個人都可以有自己的理由,而不管你想到的是什麼理由,我都建議去跑 JGC 吧!

分享我自己的理由,非常簡單的三個:體驗省事有選擇

JGC 能幫我省事

對於有出國旅行經驗的人來說,有幾件事情相對來說比較麻煩,排隊掛行李跟等待登機,通常會佔據比較多的時間,例如要提早到機場,除非購買商務艙或以上的艙等。

JGC 很完美的為我解決了這個事情。

因為我可以不論是在掛行李跟登機的時候,都可以使用商務艙通道,其實省下的時間大概也有一、 兩個小時。

不用擔心太晚到機場排隊掛行李人很多,你也可以早一點在飛機上,把隨身行李放好,在座位上安頓自己。

另外一方面,因為具有寰宇一家藍寶的資格,可以使用聯盟航空公司貴賓室,有時候對於剛好是早餐時間要到機場,能有地方坐下來吃一頓免費早餐,也是美好的體驗。

這些幫助我,隨時依照需求去選擇要買經濟艙還是商務艙的票,畢竟有些航空公司的商務艙,座椅配置跟經濟艙差異不大,那時候 JGC 配經濟艙的效益就能展現。

少去選擇後面的猶豫不決,對我來說是一個很大的價值。

JGC 提供了新體驗的可能

飛機上一直都是一種階級很明顯的地方,分艙等,還有分不同的會員等級,有些機場甚至連安檢通道都有分。

我始終覺得,體驗是人生很重要的一部分,很感謝上天,很幸運的有機會、 有能力去體驗各種生活面貌。

JGC 也是這樣的,當我們拿到會員等級後,開啟了不同的體驗,透過每一次的體驗,才能知道,這是不是心所嚮往的一切。

如果是,那我們就想著如何繼續,如果不是,結束也是一種幸運。

對於人來說,想像可以無邊界,但真的落到生活之中,體驗讓我們更加清楚的知道,哪些是我們想要,又哪些其實並不重要。

所以我喜歡在能力的範圍之內,創造更多體驗的機會。

JGC 讓我在未來有選擇

JGC 截至 2023 年的體制,都還是維持願意飛,就可以保持資格,等於提供了一種延續體驗的選擇。

飛行是一個高成本的活動,不論是在金錢、 體力還是時間上面。

多數是工作需求,可能需要一直飛,如果是以旅行的概念,每兩年要飛一次,著實消磨。

JAL 已經公告,2024 的 JGC 制度改變,對於非以日本為駐地的人,拿到 JGC 的機率大幅降低,或者說幾乎不可能,但今年獲得 JGC 還有一年多的時間可以體驗(因為日本年度結算是在三月底)。這一年的體驗可以多給自己一點選擇權。

11 December 2023 航空 哩程 jal oneworld

那一天晚上跟朋友走在回家的路上, 被問到一個問題 「當說出來的時候, 不覺得害怕嗎?」 畢竟世界上總是會擁有對不是異性戀的性別認同, 不友善的人。

尤其是在公投結果出來後, 更明顯的知道, 尊重卻不認同的人, 在社會中還是存在多數。

說實話, 近年來, 我很少思考這個問題。 但, 回到十年前, 我或許會真的真的非常擔心。

為什麼不擔心?

在思考是否會擔心的時候, 應該說現在的我, 內心沒有出現 「需要擔心」 的感覺。

社會的組成, 少數人必須要選擇遵守既定的規範, 規範多是由多數人一起決定, 很難打破。 歷史上, 每一次的轉變, 我們仰賴的從來不是多數人的同意, 而是有智、 有志的人們覺醒

少數在既有的民主投票的制度下, 是不會贏的。 所以如果想著贏, 很難。

相較於一定要贏, 活出自己的路, 相對簡單。 我想我的不擔心, 是因為我不是把自己放在 「要贏」 的圈圈中打轉, 而是我盡量的想著, 如何在自己的路上前進。

是否真的有用?

電影 ⟪間諜橋 (Bridge of Spies)⟫ 被擄獲的俄國間諜艾伯爾 (Рудольф Иванович Абель) 在面對唐納文 (James Donovan) 每次的詢問, 總是回答:

Would it help?

電影中出現了好幾次, 每次聽到, 我都覺得這是諾大的智慧以及多麽強大的自處能力, 才能在那樣的情境之中, 說出這句話。

對啊! 去猜測外界的回應, 真的有用嗎?

我們能夠掌握的外在環境、 他人, 遠低於對自己的掌握。 做了一個決定, 或只是說了一句話, 我們無法猜測, 會不會如蝴蝶效應般, 在未知的地方產生漣漪。

太多我們不知道的因素, 讓外界變得有趣且無法掌握, 與其去思考到底會不會發生效果, 或許更應該回來看看自己。 當關注裡回到自己的身上, 「有用與否」 就從有客觀的標準答案, 變成了主觀的判斷, 因為所有的效應都是發生在自己。

學習跟自己相處

台灣教育體制, 主要的目標是通過一次次的考試, 卻也伴隨了讓我們離自己越來越遠, 減少跟自己的相處, 弱化對於自己的觀察。 取而代之的是, 下意識地會去追逐外界所制定的標準。

多數時間, 我們的價值判斷是依據 「社會化的架構」 而成, 甚少是歸屬在自己內心真實的回應。 所以才會常常在思考是否有用, 而不是我自己感覺到舒服嗎? 我自己是否開心?

我花了很長一段時間, 才意識到 「問問自己的感覺」 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你真的開心嗎?

這件事情會讓你覺得快樂嗎?

覺得哀傷嗎?

不管是哪一種感覺, 都應該被好好對待, 都希望被察覺、 被重視。 這些感覺是來自內心, 相連於外界, 卻有獨立在自己之上。

我始終相信, 跟自己相處本質上是困難的, 因為眼睛很難觀察到自己, 即使透過鏡子觀察, 也僅能透過鏡像的樣貌, 嘗試更認識鏡中的人物。

但很直得嘗試看看, 或許這一生我們都不會走到終點, 找到跟自己相處的最適解。 但是, 在每一個當下的調整, 都提供了無限寬廣的學習機會。

但經過了解自己的過程, 讓人更加有底氣的為自己選擇, 而選擇的權利, 創造了自由自在的可能, 讓我們更有底氣地的回應外界加諸於己的種種。

回過頭來, 我真的從來不擔心嗎?

答案是否定的。 當然會! 只是在認識自己的過程之中, 我培養了更多的底氣, 慢慢的累積勇敢的樣貌。

謝謝生命中的一切! 很幸運地, 在我周遭有著良善的人們, 尊重、 支持, 更願意一起發聲、 一同努力。 我不知道這樣的圈圈有多大, 也知道在許多圈圈之外, 尊重但不願認同, 是現階段社會多數的聲音。

應該等到一個更良善的社會嗎? 我覺得不盡然。

社會的組成, 很想是一個隨時都在變化的有機體, 每一個人的每一個決定, 都會為這個有機體, 產生不一樣的化學反應。 與其等待, 不如主動地創造一點質變的可能。

一起過上想要的生活。

10 December 2023 自我成長

最近忙碌的機會變了,也更能體會到原來片刻的放空如此的珍貴,也更關注在放空自己時,大腦所跑的每個思緒。剛好,最近常常問自己的事情是:我有變得比以前更好了嗎?雖然總是沒有答案。

沒有答案不在於我自己不願意回答,而是匆匆的每一天過去,有時候我們還來不及體會自己。

最近在看 Netflix 影集《戀愛修課 (Heartstopper)》總是被一段話所打到,當男主角 Charlie Spring 面對 Ben 的道歉,他是這麼回應這位曾經傷害過他的人:

Do you remember the first time you kissed me? You didn’t even ask. You didn’t pause to wonder whether it was what I wanted, and I went along with it because I had a crush, and I didn’t know any better. I didn’t realize that you had all the control. When I eventually did realize, I thought… ‘This must be what I deserve.’ Someone taking whatever he wants from me whenever he wants. Treating me like I’m nothing the rest of the time. Now, whenever anything good happens in my life, there’s a little voice in the back of my mind telling me I’m worthless and that I don’t deserve it. And now you want me to forgive you so you can feel better about yourself? I’m glad you realize what you did was wrong, but you don’t get to ambush me into forgiving you. ‘Sorry’ doesn’t make up for everything you did to me. I really hope you become a better person so you don’t hurt anyone else. But I don’t wanna be there to see that happen. I don’t wanna see you ever again.

不長的片段,一分半的回答,總是在我內心激起漣漪。

Ben 想要道歉,想要跟 Charlie 說,我已經是一個更好的人,希望你看見,希望從中間獲得你的原諒。Charlie 如是說: 「我沒有興趣見證這一切的發生!」

我才真的了解,變成更好的人,從來都不是一個有機會對外界證明的事情,沒有辦法用時間節點的來切分,而是一種過程。

在那個過程中的所有變化,讓我們成為了跟以前、 上一秒不同的人。我們無法逆轉所有過去發生的事情,縱使我們今天變成了一個完全洗心革面的人。

曾經做過的事情,不會消失;曾經給出的傷害,仍會留下印記;曾經溫暖的給予,溫度仍會持續。成為一個更好的人,不代表我們擁有足夠的能力否定任何過去的經歷。

但我相信,成為一個更好的人,讓我們有能力去面對,那一些曾經在生命中的所有接收與給予。

曾經很傷害我們的事情,終將不會變成持續流血的傷疤;曾經給我我們的溫暖,提供了我們再付出的資糧;曾經美麗的片刻,變成了可不斷創造的時刻。這一些 「曾經」,當更有能力的自己出現的時候,開始更有機會把握,從以前的不知所措,到長大的後自己,收放自如。

漸漸地,我可以不要把自己困在變好改變的命題之中。

透過構築起來的能力,我讓自己更有選擇的權利,而回到生活的現實面,想辦法讓自己變好就不是一個需要探究的議題,我反而去思考「如何把當下過好」,每一個過好的當下,為我們創造了那個更好的自己。

28 November 2023 netflix heartstopper

我最近常在思考一個問題, 到底為什麼要寫作? 寫作之於我, 又是一個什麼樣的存在。

我不是一個在私底下會寫作的人, 原因很簡單, 但我個人非常喜公開寫作。 把自己所想的東西, 分享在一個地方, 一方面是紀錄, 另外一方面, 好像這是一種社會對話。

溯源起來, 2006 年第一篇發表的部落格文章, 也是因為好想要說說話, 才開啟了寫作的過程。

只是比起那個時候的自己, 現在的我, 想要說的內容好像已經有點不同。

以前, 在大學生活中, 每天在架構中吸收新知, 在大腦中產生不同的化學變化; 身邊不同的人, 為人生的篇章留下不同的顏色。 那時的寫, 有點稚嫩, 很想要跟這個世界交流, 把學到的東西放回到生活。

現在的自己, 與其說想要說, 更多時間來自於不得不的需求。 寫作, 是因為我不想要心中的每一份感覺, 化為須臾, 寫下來, 是把這些片刻變成永恆的一種方式, 也是我最擅長的方式。

離開的學生身份十幾年了, 很幸運的人生跨過了許多不同的階段, 比起過去想要分享的心情, 我更多一點 「為自己紀錄」 的慾望。

好幾年以來, 總以為寫作的風格不太會改變, 還是要很有知識性、 充滿乾貨, 所以寫著寫著, 越寫越少, 不是因為生活少了乾貨, 而是那個已經不足支撐現在的自己。

有時候的確會害怕, 畢竟寫自己, 某種程度是將自己裸露在任何可能的眼神之下, 想了很久, 熱情還是蓋過了害怕。 來自於想要分享自己故事的熱情, 如果能夠對任何一個看到文章的人有影響, 那已經是莫大的回報, 以前總想要每天有很多流量, 現在卻覺得對自己更多的交代, 若能有外溢的效果, 產生了影響力, 縱使只有一點點, 都足以令人感動萬分。

如果問, 為什麼樣寫作? 現在的我, 會這樣回答: 「那是一種對自己的交代。」

我有點厭倦了, 那些浮上來的感覺, 只能成為一種帶令心動的化學物質, 只能夠成為大腦思考的片段, 所以我現在想要寫下來

一起過上想要的生活。

27 November 2023 寫作

2006 - © Eyewithouts 韋觀, made with ♡ by Blot.i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