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始終對 AI 沒有很濃厚的興趣

我始終對 AI 沒有很濃厚的興趣

是時候, 我們該把工具當作工具, 而把人當作是人, 帶著足夠的感知, 重新體驗世界, 再回頭來看看, 如何利用AI工具, 演繹出新的自己。

今天的十三月亮曆星系印記是 Kin204 太陽的黃種子, 找到自己想要做的事情, 許下心願, 然後踏實的往前推進。

最近蘋果道歉了, 因為一支宣傳即將上市的 iPad Pro 的廣告影片。

從 5 月初的蘋果發表新一代的 iPad Pro 搭載最新的 M4 晶片, 大家都在說, 蘋果即將邁入 AI 時代, 之後新聞也陸續報導, 蘋果將與 OpenAI 合作, 在自己的生態系中植入 AI 的元素。

一切的一切, 合理著向著這時代的推移, 科技從當年的始終來自於人性, 總算在算力大增的情況之下, 即將進入 AI, 人性感覺已經變得相當渺小。

但我始終對於 AI 提不起勁。

身為一個蘋果全家桶的使用者, 老實說, 對於要導入 AI 這件事情, 或者擁有強大的硬體進入 AI 時代, 我始終無感。

我是相信 AI 將會推翻這個世界的某種體制, 但我也深信這個世界有一部分的事情, AI 無法取代, 不是在短期無法取代, 而是在看得見的未來都無法取代。

人類擁有一個無比的能力, 從來不會重複, 也不會相同, 就是 「創造」。

AI 可以幫助我們發現, 但無法代替我們創造。

創造來自於想像

我們之所以創造, 是因為對於這個世界, 我們總是會充滿著不同的想像。

因為有了不同的想像, 讓人能夠產生動力, 去追於心目中的透過想像看見的那個畫面。

電影白日夢冒險王, 用一個關鍵底片 25 號, 為所有的觀眾呈現了關於想像創造出來的全世界。

為了追逐關鍵底片的攝影師, Walter Mitty 一股腦地靠著衝動, 衝上了直升機, 在火山爆發的冰島盡情逃難, 甚至跟軍閥面對面, 直到收尾在喜馬拉雅山。

這一切都不在原本深陷沉痾的他所能規劃的人生當中, 但卻在一次次的白日夢的情景之中, 把這些場景拉近了現實。

如果我們只是透過過去的經驗累積, 不會想到原來我們人生可以有不同的際遇, 但在想像的世界裡面, 我們可以穿越所有的邊際, 為自己打造出一個非凡的人生。

想像根始於未知

而這一切, 都是因為 「無定數」 帶來的美好。

人有個有趣的個性, 對於已知的事情才會感到放心, 對於未知的領域, 不管多勇敢, 總是會懷抱著一份擔憂。

未知, 始終是一個心魔, 收納個許多不同的愛恨情仇。

但正因為未知, 想像才有機會在我們的心中恣意馳騁, 有時候甚至是跑到我們不知道的地方, 然後帶著 WOW 回到我們的生命之中。

其實, 在呼吸的每一天, 我們面對幾乎都是未知的事情, 永遠不會 100% 的瞭解到下一刻將會變得如何。 多數時間, 我們對於下一秒的判斷, 是來自於強大的經驗法則。

大到明天太陽會從東邊升起, 小到現在透過鍵盤敲出了每一個注音符號, 都是在經驗法則之下, 我知道應該就是這樣。

強大的慣性, 讓我們已經不需要時時詢問:「真的是這樣嗎?」

但其實每一件事情, 都可以在最後加上個問句:「真的是這樣嗎?」

未知奠基於相信

對啊! 真的是這樣嗎?

如果我們相信, 那就是這樣了吧!

如果你願意選擇不相信, 那或許可以不要這樣。

我總是不厭其煩地分享, 為什麼我踏上塔羅的學習歷程, 完全是因為自己在尋求塔羅協助的時候, 老師說:「如果算出來的事情都沒辦法改變, 那我們就不要算了。」

爾後再學習塔羅的過程之中, 總是被提醒著:「一定有一個你看不見的未知。」

因為人的生命經驗是有限的, 每一個人不可能活過所有人的一輩子, 所以總是會有一個你不知道的事情, 而有可能那個看不見的答案, 才是最適合的解方。

所以要相信, 那個未知必然存在。

既有未知何須 AI

AI 是基於集合眾人所知的事情, 透過高速的機器算力, 去尋找出最適合的解答。

很可惜, 在未知的領域之中, AI 能夠給予的將會非常有限, 甚或要更難提供平地而起的創造能力。

蘋果的確推出了強大的機器, 讓人們可以更快地找到已知的解答, 但很可惜, 所碾壓的那些創造, 並不是能夠被取代的。

是時候, 我們該把工具當作工具, 而把人當作是人, 帶著足夠的感知, 重新體驗世界, 再回頭來看看, 如何利用工具, 演繹出新的自己。

Mitty 所任職的 LIFE 雜誌座右銘 (Motto) 是這樣說的:

To see the world, things dangerous to come to, to see behind walls, to draw closer, to find each other and to feel. That is the purpose of life.